上海快三会取消吗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上海快三会取消吗 > 新闻动态 >

为何最后北京能从11个入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被主席选中成为首都

发布日期:2025-02-05 16:30    点击次数:185

前言: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每个国家在建立之前都会对首都进行慎重的选择。对于一个刚建立的国家来说新首都的选择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选择北京作为首都。而在当时定都时,林彪曾建议定都东北,北京也并不是呼声最高的,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北京最终从11座入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呢?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首都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以前的君王们而言,首都是影响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朝代稳固与延续的关键要素。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首都,意味着这座城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一个国家的心脏、也是国家的门面,同时也将是人民政府的办公所在地。

在选择首都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城市对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影响,还要顾虑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因此要在中国众多城市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未来的首都是极其困难的。

国共和平会谈破裂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量有关国内和平的相关问题。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与周总理从延安出发前往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展开了“和平”交流。然而蒋介石心里清楚,一个是资本主义根基的国民党,一个是社会主义根基的共产党,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达成和平共识。

在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对战略要地的占领从未中断,这表明蒋介石就没打算和谈,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布局接下来即将面临的内战。

果不其然,在《双十协议》公布没多久后,蒋介石就公开撕毁了条约。

1946年6月,国共第二次大规模内战爆发。国民党大规模的进攻解放区,面对武器装备先进、不计其数的敌人,共产党深谋远虑,边打边撤,并向山区进行转移,为战争后期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种战略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众多华北地区的城市沦为了国民党统治区。

一年后,国民党改变了以往的战略,因为他们发现在大规模且强力的进攻之下,并没有取得什么重要成果,共产党没有遭遇到重创。

于是乎国民党打算进攻共产党位于陕西和山东的根据地。在解放军出其不意、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下,国民党不仅半点便宜没捞着,反而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解放军乘胜追击。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在陈粟、刘邓两位同志的指挥下,中国解放军以60万兵力对战敌方80万兵力,大军英勇奋战,以少胜多,敌人兵团接连被消灭。

在战争中,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只能放弃大陆,带着残存的势力向台湾逃亡。

虽然蒋介石已经逃离大陆,但为了避免奄奄一息的国民党卷土重来,防止残余的国民党势力兴风作浪。尽快成立国家,建立新政权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确立新中国首都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

定都事宜提上日程,11城市入选

当时形势已定,共产党胜利在望,国民党已回天乏术。毛主席便把定都的事宜公开宣布,让大家共同商议。

1949年2月,王稼祥在向政府汇报工作期间,就与毛主席讨论过首都选址问题,当时的王稼祥同志时任东北局书记。解放东北之后的王稼祥一直负责城市管理工作,在工作期间,他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王稼祥不仅对于国内问题的处理有着长远眼光,还又能在国际问题中考虑到中国利益。毛主席在党内曾直言不讳的表明王稼祥同志个人问题的关键、症结,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

综上所述,如果需要一个人对首都的选择给出建议的话,王稼祥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主席直接向他询问了中国定都的事情,王稼祥早有准备,他立刻提供了11个城市名单,分别是哈尔滨、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南京、武汉、广州、洛阳、重庆。

王稼祥在对当时的中国城市进行逐一分析后,王稼祥同志的想法与毛主席的想法高度契合,一致都认为北京最为合适定都,这更坚定了毛主席将北京定位为新中国首都的决心。

哈尔滨最大竞争者?为何没成功入选呢?

哈尔滨在当时其实是群众心中觉得比北京更有可能被定为首都的城市,因为哈尔滨是我国当时最早解放的大城市,政府也曾经有意定都哈尔滨。

哈尔滨早在1945年8月15日,就取得了解放,当时的哈尔滨不仅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还是共产党东北分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根据地。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接近苏联,所以政府有考虑过把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哈尔滨,其一方便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益于成立之后的新中国与苏联进行建交。

毛主席也曾经宣布将哈尔滨批准为“特别城市”,并且表示将来可能会将哈尔滨设为新中国的首都,在哈尔滨召开开国大典。

为了使共产党将来顺利转移至哈尔滨,会议还决定把河北承德作为共产党的临时根据地。那时哈尔滨即将成为首都已经成了毋庸置疑的事情。

世事难料,哈尔滨解放不久后,国民党就瞄准上了这块“肥肉”,蒋介石派大量的军队对哈尔滨发起了攻击。

在辽沈战役爆发前夕,林彪还向毛主席发电,询问党政府迁往哈尔滨的时间。由于当时情况的不稳定,毛主席并未给予明确答复,而是回电表示党政府暂不能离开。于是哈尔滨定都的事情也就被暂缓了。

渐渐的,东北战局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察觉到了哈尔滨的潜质,开始向东北发起猛烈攻击,东北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党政府不得不将迁往哈尔滨的计划推迟。

直到三大战役结束,定都问题再一次被提出。而国家一开始就预定首都为哈尔滨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其中就包括此地离苏联最近,方便接受援助。不料,蒋介石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早已派兵截断前往哈尔滨的交通要道,此事也成了哈尔滨没能成为首都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国的解放,哈尔滨的优势已不再显著,大家也开始觉察到了它的缺陷,比如不发达的交通,以及冬天相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对于现在而言,之前与苏联距离接近的优势慢慢的也成为了新中国的隐患。

从地理位置上看,哈尔滨位置太过偏僻,实在不适合做首都。而且身处台湾的国民党位于中国的南方,一旦出现不利情形,不利于政府及时控制,容易造成天高皇帝远的局面。

其他城市为何落选?种种因素不得不放弃

1949年9月,当时的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定都北京,北平改名为北京。

在此之前,还有10个城市和北京一起入选了首都的名单。这十个城市都各有优势,但为何都纷纷落选,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些城市与成为首都失之交臂呢?

距离北京最远的广州在经济发展上来看是数一数二的城市,而且孙中山同志也曾多次以此地为革命的活动地点。但其地理位置距离西北和东北都比较远,导致能掌控管理的地方有限,一旦北方出现紧急情况,局面不便于掌控,军力、物资都难以运输,从而导致远水解不了近火。

重庆和成都的地理条件都相对较为特殊,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势,而易守也伴随着容易被困。同时也因为重庆解放较晚,在心灰意冷的蒋介石乘坐飞机逃往台湾后,共产党进入重庆,重庆才得以解放,由于当时的形势仍然不明朗,导致纵然这个地方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也没能使其成为首都。

南京和上海,这两个地方虽然解放了,但因他们之前都为国民党的大本营,解放的时间又较短,仍然留有一些国民党的势力且盘根错节,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清理干净。

从中国风水的角度来看,南京虽为六朝古都,有着"虎踞龙盘"的名号,但历史记载中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而且极少部分能实现统一。唯一长命的王朝——明朝,从明成祖朱棣那一代就迁都北京了,由此说明了南京坎坷的都城命运。

西安和延安,这两个地方皆属于陕西省,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汉朝唐朝,中国最强盛的两个朝代都在此建立了都城,但这个地方的地理因素导致两座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水资源不稳定。

水资源的不足会引发商业居民生活的诸多不便,并且这两地距离经济中心太远,经济的不发达也使得它无法达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洛阳和开封都位于河南,属于历史文化深远的古都,首先洛阳是与西安齐名的的十三朝古都,名满天下;历史记载东周、东汉在此地定都,可见历史底蕴深厚。

接着同样是地处河南的开封作为首都的优势和洛阳相差无几,可洛阳和开封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当时中国面临北方战乱,饱受煎熬摧残,经济根基几乎被摧毁得所剩无几。

中国当时的城市除了北方的少数地区城市,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完全无法对比南方城市。然而在举行开国大典之时,南方很多城市不是还未得到解放,就是刚解放不久,所以将首都定在南方,很容易受到袭击,而当时共产党的根基不稳固,首都在南方并不安全。

主席高瞻远瞩,最终选定北京

为什么毛主席会在11个城市中选了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呢?

其实在哈尔滨被排除之后,主席就将首都锁定在了北平。1948年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的徐向前同志提及到山西作战解放太原的问题。

在汇报有关工作时,毛主席确切表明太原不打不行,但是不能把仗打到北平,一是因为北平是古都,要保护古都的完整;二是北平是首都预选之一,将来有可能定都北平。

主席还曾经表示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全力把北平的文化古迹保全下来,因为只要枪炮一响,北平准会被打个稀巴烂。这件事情被明确记载在《聂荣臻回忆录》中。

古时候的封建王朝,十分讲究正统和传承问题,所以如果不是因为旧都城破坏得过于严重,新朝通常会继续延用之前的都城。

北京作为明清到北洋政府时期的首都,历经500多年一直未变,中间也只有短短几十年不是首都。因此,北京有着很好的经济基础,厚重的人文古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此地定都不仅具有传承性,也显得正规。

所以平津战役打响后,毛主席力主不破坏北平文化遗产的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后,华北人民政府为了尽快开始在北平公开办公,便立马开始了前往北平的搬迁工作。这表明了共产党已经将共和国未来的政治中心放在了北平,也表明了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将是北平这一重要信息。

北京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方与中原的门户,连通东北和华北,并且四面八方都有大城市镇守,若想要进攻北京绝对非易事。

在经济方面,虽然北京不像上海、广州那样有着诱人的国际贸易红利,但也一直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

由于元明清在此建都几百年,北京已经具备基本城市建设,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工业基础、城市设施、文化遗产都非常完善,定都在这里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城市建设费用。

在政治方面,主席在一次谈话中曾经幽默地解释定都北平的原因,表示支持蒋介石的是江浙资本家,他的国都在南京,他们搞资本主义,我们不搞那一套,所以在选址上就和他们相反,把国都建在北平,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基础,将国都定在以前的北平,现在的北京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与邻国的关系上,北京背靠苏联、蒙古等同一阵营的国家,但距离更为适中,不算近也不算远,风险较低。加之首都的物资保障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铁路交通或水路运输,北平的铁路线较为发达,而且北平的工业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水路方面,北京离海不远,并且这个海是中国境内唯一的内海——渤海。

从综合方面来看,北京满足了首都的各种需求,无疑是最为适合定都的城市。

1949年6月16日,周总理开始主持国旗、国徽的草拟。多位同志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定都北平,北平应改名为北京。9月27日,这一提议在中国首届政协会议上成功通过。

1949年8月13日,首届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召开,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做了一段简短的演讲,演讲的内容除了向世界告知北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之外,还号召全北平人民团结起来,让北平成为属于中国人民一起的首都。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由此彻底更改了国都以往的叫法。

1949年10月1日,全国各地而来的数十万群众聚集在了天安门广场前,他们穿着各种各样的服饰,发着不同地方的口音,但他们都为同一件事而来,他们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安门的城楼。

在毛主席宣告中国成立后,广场上的群众全部沸腾起来,热烈的挥舞着手中中国红旗。这一句话从天安门传向整个世界,这个经历了百年动荡的国家,再次屹立在世界之中,这意味着中国终于彻底站起来了!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历史的选择,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定都与其说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选择,不如说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上一篇:技术装备新突破

下一篇:亚冬会|从亚冬会看中国冰雪浪漫

Powered by 上海快三会取消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